| 傳統教室 | 通識教育場 |
學習 | 以教師為中心 | 以學生為中心 |
教師角色 | 教師站在課室的前中央,為知識的權威者,灌輸知識 | 教師為活動的設計者和協作者,引導學生思考和建構知識 |
學生角色 | 學生是知識的接收器,面向教師 | 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,主動尋找知識 |
群體互動 | 學生進行個人的學習 | 學生以小組形成學習,與同學交流 |
課程重點 | - 著重傳授知識內容及基本表達技巧;
- 按既定的課程內容講授,重要的是完成所有內容。
| 著重學生掌握學習藍圖、知識概念和學習技巧,並反省其價值觀念,擴闊其世界觀 - 由學生的興趣引發,按其探究方向而伸展
|
教學法 | 主要是教授、示範、背誦、練習 | 教學過程著重對話、提問、探究、活動、反思,教學法包括:
探究學習(專題學習、問題主導學習、概念學習) 體驗學習(角色扮演、模擬遊戲、偵探遊戲等) - 多元學習(音樂、藝術、戲劇)
|
教學工具 | 主要為教科書及練習簿,不重視教學環境的營造 | 重視教學環境,著重引入現實的社會文化處境,或到課室以外的學習環境;教具包括生活資訊、藝術及影像媒體、反思性的工作紙 |
評估 | 有既定的標準答案作為成績高低的評核 | 按學習歷程的反思、思維能力的表現、課堂上探究精神的表現、創意的表達能力作評核 |
知識觀 | 知知識是客觀的和靜態的,在書本或教師口中呈現。背後的哲學是行為主義、理性主義 | 知識是主觀的及動態的,要與學生的經驗結連而建構。背後的哲學為建構主義、人本主義、多元智能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