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GAMES 討論區

 找回密碼
 快速註冊
搜索
查看: 1712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難字解讀﹕体重.體重 [複製鏈接]

七級帝王會員

``留學兔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帖子
3275
EXP
4904 點
金幣
3280 個
好友
0
註冊時間
2008-3-22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08-12-17 10:33:59 |只看該作者 |倒序瀏覽

難字解讀﹕体重.體重
(明報)12月17日 星期三 05:10

【明報專訊】看到這個題目,有人也許會奇怪:「体重」不就是「體重」嗎?
不錯,「體」字簡化字寫作「体」。但在古代,「体」字其實就是今天的笨重的「笨」字,
所以,本文題目也可以讀作「笨重•體重」。

「体」原讀「笨」音,宋代的《廣韻》解釋:「体,麤貌。又劣也。」
「麤」就是今天的「粗」字,「体」字本來的意思是粗劣。
清代學者毛奇齡說,粗疏庸劣稱之為「体」,方言「粗体」、「呆体」的「体」字都是這個意思。
「体」的本音本義後來被「笨」字取代,「粗体」、「呆体」今天寫作「粗笨」、「呆笨」。

「笨」,原本指竹子裏面那層白色的薄膜,後來被用來形容體積龐大,拙劣而沉重。
例如,「笨伯」一詞,原本指身體肥胖的人。
《晉書•羊聃傳》裏有所謂「四伯」:江泉食量驚人,被稱為「穀伯」;史疇身體肥大,被稱為「笨伯」;
張嶷生性狡詐,被稱為「猾伯」;羊聃為人暴戾,被稱為「瑣伯」。
可見在晉代,「笨伯」本來是譏刺像史疇這樣行動不敏捷的胖子。
由身體不靈活引伸為腦筋不靈活,所以今天「笨伯」多指呆笨愚蠢的人。

明人鄭明選說,《晉書》中的「笨伯」應當寫作「体伯」才對。他的說法也有道理,「笨」字从竹,原本就與人無關。

「体」字被「笨」字取代以後,本身卻變成了「體」字的俗字。

「體」字从骨豊聲,原是形聲字。由於這個字筆劃繁多,書寫不便,因此常常被簡化。
漢代的隸書中,「體」字左邊的「骨」被簡化為筆劃較少的「身」,寫作「(圖列1)」字。
大約在南北朝時期,「(圖列1)」字右邊的「豊」又被「本」取代,簡化為「躰」字。
身本為「躰」,「體」字變成了會意字。宋元以後,大概當時的人覺得「躰」字左邊的「身」筆劃仍然太多,
又改成筆劃更少的「人」字旁,寫作「体」。

這樣一來,「体」字就失去了原來的音義,成為「體」字的另一種寫法。在內地,
「体」字更徹底取代了「體」字。約定俗成,今天「笨」、「体」等字的音義已經確定下來,
和原本的很不一樣。若有人再把「体重」讀作「笨重」,大概要被人當作「笨伯」了。

■「體」、「体」演變過程圖:(圖列2)

文﹕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導師 洪若震
神出鬼沒 x 偶爾潛水 =P

   
Alta Multimedia - Facebook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altahkmm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快速註冊

Archiver|手機版|AGAMES 討論區

GMT+8, 2025-7-18 17:50 , Processed in 0.040382 second(s), 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頂部